循环服务网 循环服务网
循环服务网 循环服务网
这是描述信息
循环服务网 循环服务网
循环服务网 循环服务网
search
商机财富

建木屋养生态猪 地震村的环保实验

  • 分类:每日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2-03-26

【概要描述】

建木屋养生态猪 地震村的环保实验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每日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2-03-26
详情

 带留守儿童玩、种菜、喂猪、习惯漆黑的夜路和没有网络的生活,安于乡村的宁静,大学毕业后,尤林选择来到四川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开始了两年多的志愿者生活。以廖晓义为首的乐和志愿者们,悄悄地开展了一场新的乡村改造实验。

  三年多过去了,这个来自民间的实验是否成功?这给我们的乡村发展又带来了哪些借鉴?近日,本报记者前往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。

  文、图 本报记者何涛

  在外人眼中,廖晓义确实与众不同。这位外表瘦弱的女子至今仍是无车族;在没人到访时,办公室不开空调;尽可能不坐电梯;一周只洗一次澡。

  生存之道:朝着生态文明走

  年过5旬的廖晓义是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,她曾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访问学者、中国第一位获得“苏菲环境大奖”(有“诺贝尔环境奖”之称的民间人士),也是“夏天26度空调节能行动”、“生活垃圾分类行动”首倡和推动者。

  几年前,廖晓义放弃大都市,悄悄地在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展开了一场改造中国农村的实验。

  汶川大地震时,廖晓义是一名志愿者,她想着如何能通过灾后重建,改造农村,打造出一个生态农业支撑、和谐文明的新型乡村。

  “人类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、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,到底该怎么走?我认为只有一条生存之道,就是朝着生态文明走。” 廖晓义说。

  经人介绍,她来到了受灾严重的大坪村。地震后,大坪村里的水泥房屋几乎全倒了,百废待兴。

  想法虽然美好,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。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。决定在大坪村启动“乐和家园”项目后,廖晓义向“中国红十字基金会”提交了项目申请报告。

  没过多久,“红十字乐和家园”项目得到批准,“红基会”批了180万元人民币在大坪村建设“乐和家园”,包括两个自然村43户村民的房屋建设补助和相应的社会环保、医疗等设施以及有关培训。

  生态民居:建节能节地节材木屋

  重建村民生活的第一步,就是重建房屋。大坪村的村民分散居住于海拔近千米的山坡上,这里虽然空气清新、风光秀美,但交通却十分不便。

  地震后,一些村民想搬迁到山下集中居住,廖晓义却极力劝说村民们留下来,在山上重建家园。经过一番考虑,大部分村民选择留在山上重建家园。廖晓义提出“乐和住宅”的概念,“这是盖节能、节地、节材的生态民居。”

  廖晓义还特意请来了中国生态民居首席专家刘加平支援,这位国家建生态民居的“大腕”不仅自带干粮来做义工,还带来了一支志愿者建筑师队伍。每次上山,他们都要爬两小时的崎岖山路,山路泥泞时要爬三个小时。为了能让房屋夏天低一摄氏度、冬天高一摄氏度,他们进行了精细的分析。

  近日,本报记者前往大坪村,初春的山顶上还有积雪。一栋栋木头房屋点缀在山林之间,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,宛如一幅国画。

  村民谢商六家是一栋两层楼的木头房子,客厅、厨房、卧室一应俱全。由于墙板里加了保温材料,屋内冬暖夏凉。地震过去了几年,村里建生态房屋的热潮仍在持续,一些当初有些犹豫的村民也开始建房子。

  其实,让村民服从统一规划、建生态木屋并不容易。地震后村里的水泥房屋几乎全倒了,但是有几栋木屋没有倒。村民形成了这样的印象:木头房子抗震性能更好。

  此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奖励政策。生态民居的建设采取“政府补贴一点,‘红基会’补贴一点,不足的部分农户自己贴”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。

  村民们建生态民居还有长期性的鼓励政策,“人均35平方米,多的宅基地留下来,以股份的方式,搞旅游合作社、养殖场。”最终村民们同意了建设环保木屋。

  村民们在原址重建的基础上,选择了聚落式,由原来完全分散的、零星的居住变成五个“堆”。

  垃圾分类:给村民派发垃圾桶

  如果说,在城市里实行垃圾分类是一个难题的话,在偏远的农村推行这种做法无疑更加困难。

  漫步在村落里的民居前,不时能看到两个并排而立的塑料垃圾筒,这是专门用于垃圾分类的。在村里的马路边还建有专门存放垃圾的小房子。

  村民们生活稳定下来后,志愿者们来到村里派发垃圾筒,并给村民们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。刚开始有一些效果,但时间一长,垃圾分类的做法没有得到持续。

  每栋生态民居还配建了沼气池。记者看到许多村民的厨房都设有像煤气管道一样的装置,点燃沼气灶,会看到淡蓝色的火苗。但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给沼气这种环保能源带来挑战,特别是抽水马桶,大量的污水让村民家的粪池无法产生大量沼气。廖晓义说,只有等到生态养殖业做起来之后,沼气能源才能普遍推广。她还鼓励村民们建旱厕,既省水又给沼气池供料,还能存肥。

  生态农业:养生态猪施农家肥

  一个生态文明的村落也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撑。在廖晓义的口中,这些产业被统称为“乐和生计”,包括:生态农业、创意产业、养生产业、乡村旅游等等。

  在环保志愿者上山后,大坪村的村民被鼓励用农家肥种菜,不用农药化肥;鼓励村民们养生态猪。

  刚开始并没有村民响应,志愿者们想到一个办法:买来了几头母猪,以极其便宜的价格租给愿意养的农户,前提条件是必须生态饲养,吃粗粮,喝山泉水。

  一位女农户从志愿者手中租下了母猪。两年后,她的生态猪饲养规模扩大到了30多头,这让不少村民都主动要求养生态猪。

  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生态农业,必须要给无农药的蔬菜和生态猪肉找到销路,志愿者经常要跑到成都的一些餐馆推销。

  除了生态农业,志愿们还在大力推广乡村旅游。村民们投入乡村旅游业的热情很高,一位村民的环保木屋有10多个房间,为可能到来的游客做足了准备。

  去年,志愿者们组织了多批游客上山,体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。一行几十人的旅行团上山,志愿们特意组织游客到村民家中就餐,一次就可让村民赚几百元。

  治理模式:三方共担责任义务

  如何解决农村的问题,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当地农民想法子。他们帮助村民们建立了“大坪山生态协会”,经彭州市民政局的批准注册,成了彭州市第一个村民组成的、以推动生态文明为宗旨的协会。

  大坪村第10组、11组的43户人家全部自愿要求加入“生态协会”。 “生态协会”从成立到运行,建立在与村民经常互动交流的基础上,比如3户样板房的建设,就要3户户主和协会理事组成工作小组。

  廖晓义说,在建立协会的基础上,由村委会、“生态协会”和“地球村”三方做了一个“乐和家园联席会”,三方签约,每一方都有七方面的责任和义务,以保证“乐和家园”的有效实施以及未来的可持续性。三家机构的人员在责任上清晰,感情融洽,形成了乡村建设的一种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。

  记者手记:实验仍在继续

  在推行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,我国许多农村都推出一些颇有特色的做法,廖晓义和她的“乐和家园”只是模式之一。由于各地特点不同、地域差别较大,各种模式的推广需因地制宜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“乐和家园”和大多数新农村样板的经验说明,乡村改造需要多方共助,集中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。

  廖晓义说,“乐和家园模式”还在探讨、摸索当中,如果称它为“大坪模式”,那么用传统的话来说,它有乡村共同体的内涵;用现代的词来讲,它有生态社会主义的特点。她们正在一步一步、一点一滴地实现着这个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理想,希望它能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支持,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可以借鉴的模式之一,也希望它能够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个“中国结”。

  不知道这场实验最终的结果如何,但是希望若干年后,大坪村的实验能够成功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最新新闻
as

电话:0757-85615818  传真:0757-85627355 邮箱:huanbao@brunp.com.cn
Copyright © 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粤ICP备06090799号 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佛山